有些內容使用中英雙語,有些只有英文或中文。歡迎使用與分享任何內容,但先來信告知並標示此部落格為出處。
Some parts use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but some parts use only one language. Feel free to share, but please contact me first and list this blog as your reference.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失業種類與失業率計算

還沒工作就在想失業...
不過先知道失業的情形應該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吧~~(鬼扯

失業人口: 適齡工作人口(15歲)的勞動力中(非軍人、非學生、
               非監管人口),無就業的人口。


                失業人口
失業率 = ----------------- X 100%
                勞動人口


失業有兩種:

1. 非自願失業: 15歲以上想工作,但卻找不到工作。
2. 自願性失業: 15歲以上勞動力,希望有更好工資,或對工作條件不滿意,而選擇不就業,這些氣餒工作者,會變成非勞動力。


* 隱藏性失業: 景氣不好時,雖有工作但工時減少,生產力不完全發揮,"高階低用"的情形。
Ex: 工人放無薪假,或是撰寫企劃案人員變成文書處理。


注意:

而無論是隱藏性失業還是自願性失業的氣餒工作者都會造成失業率的低估。
較為正確的失業率,上面的失業人口應該只要算非自願失業人口
自願性失業不應包含在失業率計算時的失業人口,但是通常再計算實很難區分開來。

失業也不要氣餒!

失業分類:


1. 摩擦性失業 : 轉換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的失業現象。

經由搜尋過程,可以找到新工作,而搜尋過程的難易度會影響摩擦性失業的多寡,例如資訊流通,搜尋成本就;或是新工作機會多於舊工作消失,搜尋成本也會低。

Ex 1: 小王本來在台北開計程車,後來搬到高雄繼續開,但他先花了兩個月熟悉道路跟路況,而這兩個月就是摩擦性失業。

Ex 2: 王小姐原來在A公司任職,後來辭職,希望有更多時間應徵工作,這也是摩擦性失業。


2. 結構性失業 : 工業結構或生產技術的改變,舊有工作機會消失的失業。

通常會比摩擦性失業更長,需要再訓練或是移動到新地點才能再次找到工作。

Ex 1: 1990年代,台灣傳統產業(紡織、製鞋)外移,很多勞工失業,產業轉變為電子、資訊等。需要參與職業訓練,培養新技能,才能再次工作。


3. 循環性失業 : 景氣循環變動,所造成的失業。

如果景氣好,此類失業就下降,反之就上升。

Ex 1: 例如電腦操作員、打字員、門市人員、餐飲服務等,如果景氣好,可能聘請多一點人員,景氣差變只需要少數人員即可。


不可能消失的自然失業率: 自然失業 = 摩擦性失業 + 結構性失業

由於社會持續變動,人口結構變化、消費偏好、產業轉移、市場供需等等,在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段時間內,一定會有「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
這其實式正常的現象,所以兩者加總稱為「自然失業」。

自然失業率 =(摩擦性失業 + 結構性失業)÷ 勞動人口 × 100%
                 = 摩擦性失業率 + 結構性失業率


循環性失業 = 實際失業率 - 自然失業率

可以對「景氣循環」有更深的一層了解,自然失業率是一定會存在的,所以當「實際失業率」減去「自然(或平均)失業率」時會得到上述的循環性失業。

循環性失業可以反應當時的景氣情形。而若是「實際」與「平均」的情況一樣好,就代表現在的社會是充分就業(full employment)。

充分就業時,代表景氣非常之好,循環性失業率為零! 此時,實際失業率就等於自然失業率,所以經濟學者也稱自然失業率是「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



Reference:
1. 高中公民課本
2. 經濟學概論(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
3.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4. 維基百科-失業

If you want to use (copy, paste or quote) my original article, please contact me through email (autek.roy@gmail.com). If there is any mistake or comment, please let me know. :D

如要使用(複製貼上或轉載)作者原創文章,請來信跟我聯絡 (autek.roy@gmail.com)。如果有發現任何的錯誤與建議請留言或跟我連絡。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留下您的任何想法或建議!
Please leave any thought or comment!